周二,印度外交部散发声明,对中国军队占领印度一侧 “实际控制线” 的拉达克区域表示抗议。印方要求中国军人返回中方控制区域,与此同时,还向有争议地区派出自己的部队。中方则声明说,中国军队并没有破坏实控线,呼吁印度 方面为了睦邻关系平静地解决争议。大多数观察家认为,这件事情就此告一段落,因为局势紧张既不符合印度利益、也不符合中国利益。
这起事件发生在4月15日,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人数为一个排的兵力捣毁了山区帐篷。印度方面认为,这一区域是自己的领土。
很难对局势进行评估的原因在于,印度方面认为在曾经的查谟和克什米尔王国西部的领土是被非法占领的,其中也包括中国实际控制区。俄罗斯战略研究所专家鲍里斯·沃尔洪斯基这样指出。甚至“实际控制线”也未曾真正被勘界过。因此,印中双方总是阶段性地做出过格的事情。所以,要想弄清楚,那片山地属于中国、哪个区块属于印度是相当复杂的问题。
自1960年代中叶开始,这种破坏性行为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冲突。但是,看待这一问题还不能脱离印中关系更为宽泛的框架,同样,也不能脱离两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尤其是印度的国内政治形势。尽管2003年双方解除了相互指责,但两国之间的领土之争依然存在。这不仅仅包括拉达克地区,同时也包括东部地区的“阿鲁纳恰尔邦”。尽管如此,两国在构建跨国关系时,主要还是将注意力放在能够使双方走近的方面,首先是在经济领域。
有关此次事件,值得关注以下一些情况。当印度媒体在进行各种解读的同时,中国媒体却保持着沉默。可以解释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也许,中国确实向其在外交部正式说明中所言,并没有违法双边协议,中国军队并没有越过边缘线。
此外,中国沉默的原因也许还在于,中国和东部邻国存在着很多边界争议问题,其中包括和日本的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它冲突问题上。但与此同时,还在悄悄的、但又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路线。而印度媒体对该事件所做出的反应,也是可以解释的。鲍里斯·沃尔洪斯基这样认为。
他说:“在印度,尽管距离大选还有1年时间,但这个国家已经有1年多时间处于实际上的选前造势阶段。此外,执政联盟的前景远非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利用一切资源来提高自身的声誉。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能比外部威胁、不管是真正的还是臆想中的威胁更为恰当呢?因为政府对此做出了快速反应并准备对任何侵略进行还击。”
不管怎样,大多数观察家认为,长期的利益还是要占上风的。为了在其它问题上构建建设性的相互协作关系,双方将平静地处理出现的矛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