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昨天看到资料【1】的照片,回忆起我曾参加的设计单位“主管部”委托“北工大”组织的事故后分析计算会议,当时的印象是:(1)祸根:意在实现林同炎公司办公室挂的一张“山坡锚索、曲线斜拉桥”效果图。采用集中锚固,导致总体结构不当,斜拉索最小倾角<15度;

a)林同炎效果图 b)达州桥设计图 (2)祸源:设计过分结构轻型化采用普通预制杆件拼接,分散锚头,导致结构单薄;
(3)祸操手:杂凑的非专业施工队伍,无施工设备、无施工控制、无材料控制;
设计负责人遭遇厄运,家室病灾、火灾,不忍重言,记得结论是:经计算分析,该桥拼装到这个阶段,尚不至于倒塌。后来“主管部”出资重建新桥。
【资料】
【1】李亚东.30多年前的州河大桥垮塌事故历史的教训应该被记住.桥梁杂志。2018.7.3
1.重建达州桥
3.倒塌前原桥
4.倒塌北岸跨
5.倒塌北岸跨
6.损坏北岸山坡锚
7.未倒塌南跨
8.倒塌北岸跨
9.倒塌北岸跨
早期斜拉桥
10.云阳桥(1975.2)34.91+75.84+34.91m
11.泖港桥(1982.6)85+200+85m
12.红水河桥(1981)48+96+48m
评论